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海外行賄.幹部治港.講與不講
P08 | 時事評論 | 香島論叢 | By 練乙錚
一、應照搬西方立法反海外行賄
美企CCI被美國政府查出於○三至○七年間在全世界三十六國行賄二百餘次,認罪並供出所有內情之後,所涉九家中國國企,紛紛發聲明否認受賄。《新華網》引中海油(CNOOC)說,該國企在○二年至○九年與CCI共有十一宗交易,參與其事的員工全部否認牽涉商業賄賂;但CCI的供詞說,賄款是轉賬中海油職員的親戚朋友私人戶口去的。看來,中方還得加緊追查,不能就此罷休。
美企在華向中國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被揭,CCI並非首次;○四年,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管理層自動向美國證監申報,懷疑四名中國業務部門主管向中國官員行賄,並馬上開除該四名人員,其中包括該部門的總裁和營運總裁。
十幾年前的國際貿易中,行賄是常態,不少西方國家的商業稅法還規定海外行賄免稅,即本國企業向外國官員的行賄開支額可作為成本從稅前毛利中扣除;美國於一九七七年立法禁止美企在國外行賄,當時是例外。一九九七年,OECD三十成員國加八個非成員國簽署了《禁止賄賂外國國貿官員公約》;各國並同意馬上在國內立法禁止此類行為。十多年來,有關法例漸漸成為「有牙老虎」。○八年,德國偵破西門子一系列國外行賄案,公司被德、美兩國政府罰款十六億美元,破了世界企業一次過罰款紀錄;此外,西門子還得花十億美元處理各種法律及其他善後工作。
看來,中國貪官要接受發達國的企業賄賂,愈來愈多顧忌,反而是與第三世界國家打交道,有更多好油水可撈,因為這些國家絕大多數無此種法例,縱有,亦難以落實。若要打擊像同方威視在納米比亞的所作所為,中國應考慮「照搬西方」,製定防止國民在外地行賄的法例並認真執行。但這個法難立,因為會衝擊高級黨政幹部利益。
二、「幹部治港」與白馬非馬
○三年政府強推二十三條引發七十萬人大遊行之後,「幹部治港」耳語不絕。曾蔭權上台前後,此說一度消音;今年曾因言行失誤較多,「幹部治港」說又自北京傳出,且具體有所指——「幹部」者,梁振英是也。此說一出,梁辦慌忙撇清,梁並趁機重申自己並非「黨員」。對此申明,市民可否當真?
公孫龍子的「白馬非馬」論很有名,但此公在他的著作中,卻把孔老夫子捧為此論的發明者,並編造了孔子提出「楚人非人」的故事。《公孫龍子.跡府》說,孔子的六世孫孔穿,有一次找上門跟公孫龍子說:我想拜你為師很久了,但就是不喜歡你的「白馬非馬」論,你若肯放棄此說,我便跟你學習。公孫龍子聽了有點氣,回答說:「白馬之說,乃仲尼之所取。龍聞楚王射蛟兕於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求(找)之,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聞子,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夫是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而非龍異『白馬』於所謂『馬』,悖。」 自己詭辯,把孔子也扯進去了。
中共強調,「高度自治非自治」,此中道理同於「白馬非馬」、「楚人非人」。如果用同樣的邏輯,也可以說,「共黨非黨」、「地下黨員非黨員」,如此等等。應用這套公孫龍子邏輯,就算梁兄哥真是入了黨、是地下黨員,那麼他瞪着眼睛說「我冇入黨」、「我非黨員」,也不算是瞎話而是講了真話也。
三、「政治」的真講與不講
不少國家領導人、國家學者,多次勸港人勿講政治、說香港是經濟城市,云云。因此,曾蔭權事先聲明,今年的施政報告,只講經濟,少講或不講政治,儘管政府十二月便要出台政改方案諮詢文件。奇怪,共產黨怎會要人不講政治的呢?
九六年三月三日,當時的黨總書記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作〈關於講政治〉演說,再三強調講政治。他說:「……講政治,絕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沒有離開政治的經濟,也沒有離開經濟的政治。沒有強有力的政治,經濟是搞不好的。只有講政治,才能……;只有講政治,才能……;(此處江一口氣說了六個「只有、才能」)。」今年,胡錦濤也重彈「江核心」舊調,要黨員講政治。很明顯,中共在大陸主張「講政治」,在香港則反對「講政治」。何也?
看似矛盾,實非矛盾,共產黨人最講邏輯,「講政治」與「不講政治」一而二、二而一,二者之上,有更高層次原則,關鍵是政治壟斷。在黨能夠壟斷政治的地方,一定要「講政治」,絕不能不講。在黨不能壟斷政治的地方如香港,不僅自己「不講政治」,更要千方百計做到別人也「不講政治」。這就是馬列毛哲學中所謂的「對立統一」(unity of opposites);兩個相反的論述,統一於政治壟斷。
不過,當權派在香港僅是強調不「講」政治而已,「做」卻要加緊。某本地官媒「資深評論員」本周四發出戰鬥號召:「回歸十二年,香港愛國愛港力量的對立面是香港反對派和洋奴漢奸勢力。十二年來,反對派和洋奴漢奸勢力可說相當猖狂,拚命謀求發展。在政治上、立法上、選舉上、爭取人心上和愛國愛港力量爭奪陣地,爭奪權力。事實證明,愛國愛港力量只有和自己的對立面勇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發展壯大,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命題。」 這大概就是「幹部治港」之下推動的波瀾壯闊的香港政治不可講局面。
註:詳見《紐時》○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報道;《公孫龍子》一書字數很少,網上隨處可見:〈跡府〉是第一章,跡與迹通,府是聚合的意思,跡府即生平事跡。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後壟斷時代的香港電視文化矛盾
【明報專訊】評論界早有「電視已死」之說,認為電視已喪失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造大眾文化、建構港人身分的光環,
在新興媒體對比下,更是沉悶乏味,可有可無。但歷史發展往往出人意表,九七回歸後,經過政府屢次失誤,市民愈見失望及憤怒,而中央政府不時對香港新聞媒體施壓,亦觸動市民捍衛新聞自由的意識。
近十年的政治及社會矛盾,意外地加速了本地公民社會的成長,
並發展出爭取普選、抗議官商勾結、支持保育,以及可持續發展等不同戰線。
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電視不只「未死」,更有舻象轉化為另一個新生的文化戰場,
而這個戰場,有兩個難以化解的矛盾。
電視的「新聞自由」戰場
矛盾一,是電視新聞一方面日趨「和諧」,但另一方面,卻慢慢變成市民心中非常重要的新聞自由寒暑表。
獨 大的無铫向來是報道公共事務的典範,一直佔主導市場地位,獲市民及業界認同。無铫新聞的排位,甚至會左右亞視新聞及翌日報紙的要聞。「八九學運」時,無铫 動用大量資源,差不多廿四小時直播北京情,深受市民大眾讚賞。時移勢易,基於政治考慮及「商業」決定,現在每年「六四燭光晚會」成為次等新聞,而近日晚 間新聞更加入不少軟性資訊,淡化社會衝突的報道,與昔日反差甚大。至於亞視,一九九四年停播節目《龍門陣》及有關「六四」的紀錄片,很多人仍然記憶猶新。
「電 視已死」之說,未能幫助理解近日市民對電視新聞日趨「和諧」的反應。無可否認,近年港人品味漸趨多元,電視已失去建構港人共同意識的力量;但在民主意識日 強的新時代,聯繫港人意識的媒體,卻漸由新聞取代。儘管本地數百萬市民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收看電視新聞、又或者閱讀相同報章,但不同的新聞媒體,每日總會報 道相似的議題。這些議題,便成為建立共同意識的基礎。電視劇偶爾能夠製造大眾話題(如柴九、Laughing 哥),但市民更多談論的,始終是曾蔭權、普選、雷曼、H1N1、正生及領匯。
在此情景下,電視新聞——尤其是無铫新聞——的象徵意義將比 報章來得重要。這關乎兩個原因﹕首先,雖然每天只有約三成半市民收看無铫晚間的兩段新聞報道,但其實免費電視已有近一百巴仙的滲透率,即使市民沒有天天收 看無铫新聞,總會間中收看。可以說,無铫新聞比任何報章擁有更多來自不同背景和政治立場的「讀者」。要滿足不同觀眾,就要貫徹新聞專業精神,對不同議題都 要平衡報道,但現今無铫新聞卻似乎與此理想愈來愈有偏差;就連早前無铫新聞部員工羅恩惠也站出來,分析無铫新聞的「政治轉型」。
其次,更 重要的是,多數人可以接受報紙有立場,閱讀與否是讀者的自由,但他們卻期待電視新聞報道比報章更平衡、更能實踐新聞專業精神。在民主訴求及民權意識增強的 今天,電視仍是最普及的媒體,故電視新聞能否成為一個不偏不倚的對話平台,有效促進市民、政府、商界及中央之間的溝通,將愈來愈受關注。在此情下,無铫 雖因獨大而獲得龐大商業利益,但其日漸「和諧」的新聞卻又因為其獨大地位而成為眾矢之的。亞視新聞雖然收視較低,但仍是「廣播」新聞,故亦不能獨善其身。 近日有關CCTVB、CCATV及「無铫新聞,是是旦旦」的言論,顯示市民對新聞期望有提昇,可見電視不但未死,其重要性反而有增無減。
「是旦男」事件後,有網民表示,只有少數偏激分子不滿電視新聞;八月十三日無铫晚間新聞亦公布最新調查數字,強調無铫新聞公信力有7.30分(10分為滿分),比整體媒體的公信力要高。無铫新聞此舉,應是想透過調查指出「是旦男」只屬少數,而無铫新聞仍受廣泛支持。
無 可否認,過去多年的新聞公信力調查,都顯示無铫新聞得分頗高;但若把近年的幾個大型調查一併閱讀,會呈現更複雜的圖像﹕兩年前港大調查顯示,有近半數人認 為傳媒有自我審查,逾六成人更認為傳媒批評中央政府時有顧忌;○三年中大調查則顯示,不足一半受訪者認同傳媒能有效反映民意,但另外逾兩成人認為傳媒不能 反映民意,三成人認為傳媒表現普通;同年調查亦顯示,參與「七一遊行」的人,政治意識較強,教育背景較高,當中很多更是閱讀《蘋果日報》,這群人對電視新 聞的評估,極可能和其它市民不同。
這樣看來,市民「普遍」認同無铫新聞之外,還帶覑不少疑慮及矛盾。這些疑慮及矛盾,應是近日討伐電視新聞的動力。二十多年來,各新聞機構的公信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升跌,意味覑市民對新聞的觀感是會隨社會事件而變化。這股動力,不可忽視。
電視娛樂的道德戰場
日漸壯大的公民社會,不止令電視新聞成為戰場,它挑起的戰線還延伸至電視的娛樂性節目;這條戰線比新聞更長,其焦點由新聞的硬政治,轉為整個「電視娛樂論述場」的軟道德;而這戰線的根源,是道德愈見保守僵化的電視娛樂。
自 八十年代中起有幾個重大變化,令電視娛樂節目日趨保守﹕(一)節目守則的條文愈來愈嚴厲;(二)八七年成立廣播投訴機制,投訴個案急升;(三)電視觀眾中 年化及長者化,再加上出生率下降,保護兒童青年的意識日益壯大;(四)回歸後,政治題材更見敏感;(五)電視強勢不再,在欠缺經費和創作空間下,創作人想 經營另類意識亦見乏力。
在這些因素下,整個「電視論述場」都漸趨保守,其特徵是美化傳統價值,以及弱勢人士論述的系統缺席。是故電視愈來 愈像一個脫離現實的畸型潔淨世界。這個世界,很少粗口(《秋天的童話》的粗口被刪掉)、家好月圓(《翡翠戀曲》中妻子因丈夫有外遇自殺,被指鼓吹婚外 情)、權威不可侵犯(港姐說教書枯燥被指侮辱老師)、男同性戀是Camp(《男親女愛》的「騡」型蔣志光被接受,探討同性戀的《鏗鏘集》就被廣管局發出強 烈勸喻)、性是洪水猛獸(廣告把安全套當成氣球玩,被指宣揚隨便的性愛)、不能太悲情(Laughing哥復活了!)。
回望七十年代,電 視劇如《變色龍》甫開場便以港英政府清拆木屋作背景,寫實劇如《七女性》或《北斗星》等亦題材大膽;時至九七前後,還有《大時代》般含政治隱喻的電視作 品。反觀今天,電視劇潔淨非常,政治社會背景常被淡化,弱勢群眾亦往往遭邊緣化,當中沒有菲傭、露宿者或示威者,鮮見低下層工人,最常見是中產、商人、律 師、醫生及警察。如果七十年代的電視劇還能呈現當年市民生活的一鱗半爪,今天的電視劇卻充斥覑被潔淨化的歷史與群眾。至於近年流行的遊戲節目,娛樂性高, 卻跟呈現群眾生活沾不上邊。
本來有關辦公室及專業人士的電視劇,可以較集中描述這些社群的現實生活及掙扎,但為顧及「一般觀眾」,不少電 視創作人都要無奈地插入大量愛情、商場鬥爭、甚至家族恩怨的情節,是故我們有《妙手仁心》,卻欠缺專注探討醫療制度的日劇《白色巨塔》。電視台有時會播放 「出位」日劇,如狠評社會歧視未成年媽媽的《十四歲媽媽》及反思教育制度的《女王的教室》,但這類節目數量少,為了避免過多投訴,只能放在「冷門」時間播 放,任其論述被邊緣化。
電視道德力量之巨大,還延伸至流行音樂及明星。當年在慈善節目中,劉德華及梁漢文爆出「杏加橙」及「唔好咁× 嘈」、陳奕迅穿上寫上「Masturbating is not a crime」的T恤,事後都要道歉或被雪藏。數年前狠批建制的樂隊LMF,就從來未亮相無铫;「網照事件」後,陳冠希為「不能成為年輕人榜樣」道歉,鍾欣 桐要處於半休狀態,其實就是在這「電視——音樂——道德」三連體下的扭曲反應。關於這宗事件涉及的「玉女迷思」,商營電視節目就從未討論。
在 日趨多元的香港社會,這個「電視——音樂——道德」的三連體,愈來愈被觀眾離棄,甚至引發連串矛盾。回望個別電視節目的平均收視率,已由七十年代的六至七 成,下降至近年的兩至三成。多年來,不少觀眾寧可上網、讀雜誌、看DVD或收費電視,也不看免費電視,而這亦是「電視已死」一說之由來。八卦雜誌在香港異 常蓬勃原因之一,正是它們能撕破電視披上的保守外衣,揭露「健康」名人在電視背後的真面目。
捨棄電視,轉用其他媒體,是較被動的抗議。但 近年來,某些報章、評論界甚至部分市民,卻開始主動反擊電視的保守勢力。近年網上出現一股風潮,不時討論道德審查下的電視節目,範圍由《鐵達尼號》到《多 啦A夢》,當中更有人主動使用投訴機制作「反投訴」。某些廣管局的保守決定,更激發起廣泛的反抗。如兩年前廣管局要求無铫刪掉《秋天的童話》戲中部分粗 口,就引來網民騷動、新聞高調報道,以及導演張婉婷駁斥;廣管局裁定港台的《同志.戀人》偏袒同性戀,更演變成官司。最近網民成立「CCTVB霸權研究 區」,將電視品味進一步政治化,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難以想像的事情。可以想像,只要前述的電視運作條件不變,圍繞電視的道德戰爭將不會消失,甚至會更激 烈。
擁抱多元電視重生
上述談論的電視新聞與娛樂道德戰場方興未艾,「電視已死」之說需要修正。回歸前,對於沉悶電視,觀眾多消極抗衡,轉用較專門的媒體,鮮有表現集體不滿。當時亦開始流行「分眾論」,認為香港人各自開始根據個人品味,選擇不同專門媒體,實行各取所需;電視,將不再受關注。
隨 覑香港民主意識上升,觀眾對電視的期望,卻出現了逆轉的舻象——雖然不少市民愛用新媒體,但與此同時,他們亦開始期待有一個新形式的「大眾電視」。新模式 的電視,不是要像四十年前那樣為香港人創造大眾品味和文化;相反,它要擁抱多元,為市民大眾呈現香港多元化的政治及道德面貌,從而促進不同團體互相理解及 對話。要達到這個目的,電視新聞要平衡公正,娛樂及資訊節目的道德版圖亦要多元和貼近現實。這種電視模式,在英國及一些歐洲國家早已採用,亦甚為成功,但 對獨大而承受覑政治、規管、市場壓力的無铫而言,將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要化解當今電視文化戰場的矛盾,電視制度不能不改革;下一步,不是改不改,而 是怎樣改。更多人關心的,將不再是電視是否死亡,而是如何令電視輪迴重生,再現新活力。
文 張志偉
編輯 曾祥泰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傅柯考
事實上,這本是已經很扼要地從早期Foucault對瘋狂史的分析到中期對權力與治理性的研究及後期對主體的及話語的理解。對於一個已經對傅柯有一定認識的人來說,的確是一本不錯的讀物。因為書的目的似乎是打算厘清Foucault的一些想法而不是打算介紹Foucault的一些思想。
其實本想說找劍爺好好討論一番,但突然想起他要蔽關一個月,小的當然不夠阻礙大人物做大事。傳說阻礙一篇驚世巨著的生產是會被雷劈的,所以我亦不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苦苦思索有何人可供請教,發覺身邊竟沒有研究Foucault的朋友。本打算繼續閱讀另一本由德勒茲(Gilles Deleuze)所寫的論傅柯,看來應先作休息,待劍爺破關而出之時,才再作討教。屆時相信應對Foucault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7/8 Gay Trip Day 6
吃過烤肉後,我和82都回到住宿地方休息。結果今天的活動就是寫postcard+看電視(綜援節目超好看)+看書。
是日金句:我和82在看節目時,有一段講到一個女孩在介紹一件短衣露臍裝。
82說:如果Sandie著的話一定.....嗚呀~~~~~~~~~
露出一個大肥腩.......
PS:睡中午覺的時候都聽著雨聲(也有鼻寒聲啦.....),感覺不錯。外出穿起外套,感受一下颱風,不來感覺很舒服呢。另外今天晚上不知道是否吃得太油,有點痾,希望明天沒事吧。
是日消費:
住宿:NTD$490
膳食:NTD$480+NTD$120
Total:NTD$1090 (HKD$266.5)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6/8 Gay Trip Day 5
於是,我們台北悠閒行正式展開。今天台北街頭明顯大風了很多而且夾雜狂風大雨。我們頂在風雨決定發掘台北我們未嘗的美食。到了台北車站後找到了一間專買豬手飯的飯店。豬手味道後好而且台主會幫你剪開,方便你進食。豬手很入味面且價錢十分便宜。
吃過豬手麵後我們去了台灣故事館。裡面賣點盲是展現數十年前的台灣,感覺還可以,不太特別。不過在館內有一個電影場,裡面仿制以前台灣電影院的情況。播放的是數十年前的電影,裡而漆黑一片。我和82均想,這裡是嚇Pcla的絕佳場所。胡亂地逛了一會我們便乘車往市政府站的誠品書台總店。
誠品總店有便於一般的書店。與其說它是一間書店,倒不如說他是一間Shopping Mall。裡面有名牌亦有影音產品。樓高6層,只有兩層是賣書。不過誠品,嗯,嚴格來說是整個台北的書店文化均和香港十分不同。台北的書店十分鼓勵顧客打書釘。裡面有很多座位,數量可比美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而且位置很好。要是你不喜歡坐座位,在店內找個角落坐下亦不會有店員勸你離開。所以難怪朋友都說台灣整體感覺很有文化氣息。因此,我亦在誠品打了數小時書釘,沉醉在Focault and Social Work數小時。直到肚子在抗議,我們才離開誠品找吃去。
回到西門,我們立即去之前未有嘗試王誠記肉糉。試過後味道還真不錯!糉內餡料很多,有特大肥豬肉。不過價錢略貴,要NTD$55,因此我們吃了一隻就離開,到知名的峰大咖啡店試試。裡面咖啡店味道不錯,而且比起星巴克價錢相宜得多,頗值得去。
填飽肚後我們都回酒店,等一會再吃宵夜和感受一下颱風的到來。
總結本天消費:
住宿:NTD$490
膳食:NTD$105(豬腳飯)+NTD$25(飲料)+NTD$55(王城記肉糭)+NTD$138(峰大咖啡店)
交通:NTD$16(西門->台北車站)+NTD$16(台北車站->市政府)+NTD$20(市政府->西門)
其他:NTD$280(台灣故事館門票)
------------------------------
Total:NTD$1145(HKD280)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5/8 Gay Trip Day4
吃過早點後我們立即趕到淡水。捷運一程就到,十分方便。到達後先逛老街。沒有太大特色 ,但隨便逛的感覺不錯。我們一邊走,82一邊準備他們手信。慘了,到現在仍未準備任何手信。不過同樣地我亦想不到要為誰準備。我想這次會省回不少吧。
買過手信後,和82試了一個阿給豆腐。阿給不是店名或人名,是日文翻譯過來。同樣地,感覺有點名過寸實。吃過名給豆腐我們便圯看紅樓及紅毛城。兩地感覺一般,沒有太多可以說的地方。紅樓就像美利樓,已被私人收購作餐廳用途。紅毛城頗有建築特色,但感覺有點像到了澳門。
離開紅毛城後本打算步行到漁人碼頭。但紅毛城的工作人員強烈建議我們乘公車。我們最後聽從建議,乘公車。完全沒有後悔,因為原來真的十分遠!到達後我們到海邊看日落及到四周拍照。過程不多說,到時影影日落及影影情人橋夜景。沒有情人地到了情人橋,哈...別有一番滋味(gay味)。回程到永康街吃台南度小月。有北鼎泰豐,南度小月之稱,味道不錯。裡面設計亦很有特色,值得一試。
吃過晚飯,立即回酒台商量明天及嘉義的行程。感謝Ivan提醒我們有颱風即將到達台灣。但把著一直在玩命的心態,我們都決定堅持落阿里山。由於行程上有所更改,取消了到九份的行程,82提出了雲南以後我從未有聽到,極為邪惡的詞語:自然醒。啊!!!太吸引了!!!
夜深了,先看看今天的消費:
住宿:NTD$440
膳食:NTD$45(胡椒餅)+NTD$35(阿給豆腐)+NTD$200(度小月)+NTD$55(消夜)+NTD$50(飲料)
車費:NTD$16(西門->台北車站)+NTD$40(台北車站->淡水)+NTD$30(紅毛城->漁人碼頭@來回)+NTD$36(淡水->中正紀念堂)+$16(中正紀念堂->西門)
其他:NTD$214(電池)
-------------------------------------
Total:NTD$1177 (HKD287.7)
2/8 GAY Trip Day 3
吃完後我們準備出發到我們台灣重點的景點-台北故事館。乘捷運到圓山站,不消一會就到。到達之後,我們立即前往台北故事館。懷著興奮的心情到達後,看到入口賣票的姐姐,心裡立即涼了一截。我安慰自己說,裡面應該還有些工作人員,豪大和滔大應該不會騙我的。可惜,結果是令人失望的。裡面本身是戲劇排練場地,場館不大,但人很多,總之感覺不太好,不太建議朋友到。反而隨後我們到隔壁的國立美術館,感覺不錯佔地很大,裡面展品很多。最深刻的是一個講述凌遲的無聲電影,內容表達第三世界國家被西方列強的殖民主義,國家被慢慢侵佔的無奈。看完心情有點沉重。
再來我們乘一個站到了士林站,吃了一個意大利餐作午飯,味道不錯啊!填飽後,由於時間已晚,我們立即乘的士到故宮博物院。在此,我奉勸各位朋友,一定要準備足夠時間去看。我們用了兩個小時看了一層。後來發覺時間不夠,走馬看花地看餘下兩層。我建議各位如果認真看的話,最少留五至六小時去看。如果想租借導覽器的話,要更多的時間。
去完故宮博物院後,我們立即轉戰有名的士林夜市。人不算太多,但室內真的十分熱。感覺上店舖很多,但種類亦很重複。試了豪大大雞排,官財板及大腸包小腸。豪大大雞排感覺有點名過於實,不夠Juicy。反而官財板真的很有驚喜,強烈推介!大腸包小腸味道可以,但真的很飽肚。
完成士林夜市後.我們再到台北101打算影夜景。但去到後竟然發現101沒有開燈。胡亂地易了兩幅相後便回到賓館休息。
回顧本日消費:
住宿:NTD$440
膳食:NTD$200(鴨肉扁)+NTD$180(意大利菜)+NTD$25(豪大大雞排50@1)+NTD$50(官財板)+NTD$40(大腸包小腸)+NTD$80(全日飲料)
車費:NTD$16(西門->圓山)+NTD$16(圓山->士林)+NTD$55(的士-由士林到故宮博物院)+NTD$15(公車-故宮博物院->劍潭)+NTD$24(劍潭->市政府)+NTD$16(市政府->西門)
門票:NTD$50(台北故事館)+NTD$30(國家美術館)+160(故宮博物院)
Total:NTD$1397(HKD$342)
-----------------
是日心得:
1.台北公車系統不複雜,建議可多搭。車子亦舒服,司機亦很友善。
2.朋友間說話時要保持眼望四方,以免錯過精彩的事情。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3/8 Gay Trip Day 2
今天第一個景點是是中正紀念堂。上到地面,一個字:曬!兩個字形容:很曬!三個字形容:好/很晒!我們頂著猛烈的陽光在紀念堂拍拍照,到處走走。感覺比想像中來得宏偉!但沒有太大感覺。唯一有趣的是自由廣場還未有易名,且看馬總統何時再改回中正紀念堂。
由於實在太熱太曬,怕肥仔頂不了,因此乘出租車到永康街。到達永康街當然不得不試一試台北出名的鼎泰豐小籠包。雖然人很多,但等的不算太久,約15分鐘左右便有位。而且在等待的時間已先點好菜,因此一坐下已經可以等食物上台。由於我們只有兩個人,所以我們只叫了三款食物。分別是小籠包+紅油抄手+蝦肉絲炒飯。先說小籠包,味道沒有太大驚喜,但勝在皮薄餡足,味道比香港的為淡。反而紅油抄手有很大驚喜,呼道很好,有很香麻油味,而且皮薄而有咬口,感覺很好,值得推介。相比起前兩樣,炒飯味道十分一般,只能作為填飽肚子。不過鼎泰豐食物質素還是其次,最好的是服務態度。感覺很難形容,你試過就會知道。可能在香港受氣太多吧,來到鼎泰豐有種做大爺的感覺。服務員感覺十分親切。
吃完鼎泰豐,我和82都撐著肚子。本來打算到永康街吃牛肉麵,但最後都只能放棄。然後我們開始出發到今天我們主打的書店。我們沿著永康街走呀走,終於到達羅思福道三段。Polly介紹的書局集中地。詳情我也不願多說了,走了很多冤枉路,終於找到了書局(有關書局詳情待回港後再補上。)
財散後,人感覺頓時輕鬆了不少。而肚子亦開始餓了起來。我們便到就近的師大夜市吃小吃。感覺沒有相像中那麼多食物。而且吸引的食物好像仔不太多。我們吃了一個胡椒餅(這個好吃,但十分燙咀,吃時要小心。)鹽水雞(這個超難吃!!小心中伏!!),鹵味(味道一般,但價錢相宜)。
填飽肚子後,大家都十分累,畢竟都走了很多路,因此大家都回酒店休息,結束了這天的行程。
明天將會去傳說中的台灣故事館,粉緊張呢!
又是回顧本日的消費:
住宿:NTD$490
膳食:NTD$300(鼎泰豐)+NTD$85(飲品)+NTD$50(胡椒餅)+NTD$50(鹽香雞)+NTD$95(鹵味)+NTD$35(啤酒)+NTD$8(茶葉蛋)623
車費:NTD$16(西門->中正紀念堂)+NTD$43(的士至永康街)+NTD$16(古亭->公館)+NTD$16(公館->台電大樓)+NTD$16(台電大樓->公館)+NTD$16(公館->西門)
------------------------
小計:NTD$1236(HKD$302)
書錢:
1.新帝國主義(David Harvey) = NTD$536
2.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David Harvey) = NTD$170
3.德勒茲論傅柯 (Gilles Deleuze) = NTD$225
4.遇見都市 ( Simon Parker) = NTD$306
5.性別,認同與地方(Linda McDowell) = NTD$383
6.傅柯考(Frederic Gros) = NTD$188
7.貨幣戰爭 (宋鴻兵) = NTD$178
Total:NTD$1986 (HKD$485.5)
---------------------------
戰利品!!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2/8 Gay Trip Day 1
到達機場後,我提議先吃個早點。看中一間名叫「小食迷城」的痴飯。哇靠!!超難食!!大家小心啊~~
終於到登機的時候。本來我們打算玩命,搭華航。但最後還是怕死,選了長榮。未踏進機艙已經聽到台灣空姐的聲音,哈哈,聽得骨頭也騷軟起來。
不用兩小時,我們已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打算立即兌換些台幣,但發現匯價竟跌了不少。唉,事到如今也只能硬著頭皮兌吧。往後幾日行程恐怕要儉吃儉用了。
由於早前82有點發燒,所以我們過體檢通道時都有點戰戰兢兢(條友之前有前科)。幸好一切也都順順利利。出了機場我們立即買了一張電話卡打電話予Polly,得知她今天需要寫文,所以我們改約吃晚飯。一切通知好後,我們乘公車到台北車站。
到 達後,一下車,天啊.......38度耶!!!!超熱!!!我們趕緊轉乘捷運到西門町好了。西門町就像旺角,潮人潮服集中地。但由於背著兩個重重的背 包,我們都急不及待找到們是次台北的住所-紅菱閣賓館。雖然事前在網絡上都看過有關相片,但真實到達後,感覺還真的不錯。地方頗為乾淨,而且竟然有 Wifi,感動啊!!
不知不覺間,已經四點多。我們立即轉戰西門町,先嘗一嘗出名的阿宗麵線。感覺還ok,不會覺得特別好味。我們東逛逛 西逛逛,由於不打算買東西,因此很快便逛完了。討論後,我們決定由西門町走路過龍山寺看看。原來在陌生的國度,走走橫街窄巷,享受一下迷失的感覺,哈,還 真不錯呢。
到達龍山寺後,我們邊逛邊等Polly。Polly到達後帶我們到附近的一個夜市吃蚵仔煎。原來地道的蚵仔煎是這樣的,感覺還 真的蠻一般啊......Polly還猛說不錯。吃過後,她帶我們去吃一個地道飲品-愛玉。愛玉的感覺有點像蒟蒻,但味道十分十分淡。然後我們便到龍山寺 附近走走。聽Polly說,龍山寺區算是台北市比較邊緣的地方,很多基層在這裡居住。龍山寺捷運的地下街在晚上經常有數十名路宿者進駐。另外,龍山寺對著 一個廣場,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的集結表演,感覺就像當年香港的平民夜總會。可惜現在香港已不復存在。這些這麼有經濟力及活動的活動,已被政府以各種名義取 締。
由於82愈來愈不適,我們帶著對台北的各種想像和想法回到住宿的地方休息。至於明天的行程?還未有想好。橫豎我們完全未有來過台北,一切也是新鮮的。
到台灣第一個感覺:三個目 - 目不暇給 +目瞪口呆+目不轉睛
現在總結一下第一天的洗費:
機票 HKD $1650
-----------------------------------------------------------------------
住宿 NTD$ 490 (980 for 2)
車費 NTD $125(桃園->台北) + $16(台北車站->西門) + $16 (龍山寺->西門)
膳食 NTD $55 (阿宗麵線) + 50 (飲料x2) + 25 (餃子)
Total : NTD$777 (HKD$190)
(相片回香港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