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懶音

小弟Year 1時寫的一份閱讀報告,讀後感覺當時還是停留在中學階段,文字和鋪排均十分稚嫩,回想起來不禁面紅耳赤,不勝羞愧。又我想5個回應內,張老師必定留言,故在此先行拜謝張老師之指教。


引介部分:

作者馬顯慈為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的講師,是次撰文主要是談談香港現今,特別是在年輕的一代的一個問題-懶音。總括而言,我們可以將文章分作五部分:引入部分、解釋部分、討論部分及總結部分。在引入部分,作者為懶音下了一個定義:懶音者,一般是指發音有問題的字音,是一種離開我們認為語音標準的語音。隨後,作者將一些典型港式粵語懶音分類為四類,分別是:nl不分、xx不分、聲母X失落和將鼻韻X讀成M。作者將上述四類問題歸咎於發音者沒有用鼻作發音。

接著,在解釋部分,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比較說明,例如區分nl。同時由於在說明時,作者曾使用了不少專門的發音器官名詞及發音位置。所以為方便讀者了解,作者亦用了圖表說明以解釋抽象的發音器官,元舌音位置及粵音n、l、n輔音發音方法等。

之後便到討論部分。在這部分作者提出了他對懶音這名詞的看法。他認為懶音帶有強烈的貶意性,是對發音者的批評。他又認為對於懶音的批評會打擊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亦會影響到學習的效能。然後,作者對早前提及的四種典型情況的起因作出了較為深入的分析。他認為第一類情況早於上一代時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祖父母輩的影響下,以致到今時今日的年輕一代也習慣性地將N聲母讀作L聲母。而第二類,作者則認為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主要存在於青少年之間。但由於這類型的懶音很容易會做為語意上的誤解,所以應當加以取締及糾正。而第三類和第一類十分相似,把一些零聲母的字讀成有x的字音,又將一些本身有聲母的發作零聲母,令發音上出現了張冠李戴的現象。至於第四類,作者認為是一個整個社會上的變讀現象,不會造成溝通上的誤解。為這四類懶音,作者作了一個小總結。他將第一及第四類歸為同一類型,是受到大眾之間普遍的習慣及接受。第二類則是於青年間的一個大趨勢,但造成的差異卻不太大。相比之下,第四種所造成的問題是最大的,因為它會令到語意混亂,令原本的意思扭曲,會造成溝通上的困擾。

最後,作者於總結部分提出了五個方法可以改善懶音的問題。一是不以品評式的術語去批評學生的讀音。二是不歧視及批評讀懶音的人。三是由幼兒教育開始加強語音訓練。四是在基礎教育是增加學生練習粵語的機會。最後是要度幼稚園及小學教師應注重個人讀音,以純正粵語與學生溝通。

評說部分:

在閱畢此文後,開始時亦頗為贊同作者之觀點,但細讀之下卻有數點不敢苟同。


第一:作者在一開始定義上提出了:懶音者,一般是指發音有問題的字音,是一種離開我們認為語音標準的語音。這定義其實似乎只是錯音的定義。要知道,錯音和懶音是大大的不同,如果作者撰文的目的是為了分析懶音問題的話,此定義似乎不太恰當。因為錯音和懶音有很大的分別,讀錯音的人不等於讀懶音,但讀懶音就一定是讀錯音。我個人為懶音下了一個定義:懶音是指發音者因為在發音時懶於運勁吐音,以致說話是含糊不清不混亂本音。意思即是發音者在說話時不習慣或是懶於用力發音,例如加入鼻音等行為,令到原本發出來的音調變成了第二個字。如男變為藍。而事實上,一般坊間討論懶音問題時,均傾向以忽略運勁作為發懶音的原因。


第二:如果使用這定義的的話,作者認為懶音不是發音者之過,發懶音者不懶的說法似乎便說不過去。我們先以作者在文中提及的第一,第三及第四種典型懶音問題作分析。第一種作者提及的是N,L音不分,作者覺得是由於前一代的人影響了年輕一代的發音。但這裡我心裡不禁疑問,那麼上一輩的人為什麼又會發了懶音呢?其實歸根究底亦是因為「懶」字。因為在發n音時,我們往往需要較用勁地發鼻音。由於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真正的原居民並不多。在早年一九四九年後,由於大量的移民湧入香港,當他們需要學習粵語時,往往會捨難取易,將有鼻音的N音發為L音,再加上N,L二音對於他們的分別不大,又很少做成溝通上的錯誤,所以在那時開始,香港便出現大量N,L音不分的情況。其次是第三類不發聲母N。經典的例子是香港恆生銀行發作康趕痕身銀寒。這亦是由於發音者懶發音時不發較費勁的舌根鼻音N而成。而最後第四種的n音發為m音或其他音亦是由於發音者避發N音而找相似音代替而成。綜合而言,以上三類均為發音者以較省勁的聲母代表廢勁的而成,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們是發了懶音。作者文中似乎對以上三種的發懶音原因沒有作深入的探討,只是為其作了一些介紹而已。


第三:作者在分析懶音問題時只粗略地舉了四個所謂較典型的例子作論證,似乎未夠周全,容我補充香港人在懶音問題上有其他的錯誤。例如在發一些複合韻母kw,gw時將w忽略成為聲母g或k。如將廣發為講,將o個(guo發為果go)等等。此外,可能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說話時往往太快,以致韻尾未發即發下一個音。例如將塞(以k收音)車說為失(以T收音)車。這很可能會做成誤會,是需要加以糾正。以上舉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懶音是可以主動避免,只要於發音時注意一點便可。可惜大部分人明知如此,卻繼續貪方便地使用懶音,這種情況必須加以正視及改善。


第四:作者最文末提出了若干的方法以解決或改善說懶音問題。我贊成作者所說由教育做起及以正而的態度對待說懶音的人。可是,作者忽略了傳播媒介對說懶音的影響。因為現今香港青少年一代多接觸到傳媒,由電視電影到聽歌,無時無刻均聽得到一些偶像藝人滿口懶音(於無線劇集覆雨翻雲中的主角風行烈就往往被叫作風痕烈。甚至於一些新聞主播在報導時亦有說懶音(曾經有自稱是浸大傳理的人,寫公開信投訴有線主播黃翠如懶音太多),再加上現在樂壇十分流行一些所謂的說唱樂(rap),歌手刻意將一些音節改變或把韻尾不發令歌曲聽起來更有節奏感,在藝術的角度這樣做並無問題,但這些壞榜樣被年青人「有樣學樣」,最終只會令愈來愈多人說懶音。


另外,作者於文中大量以音標說明懶音情況。我同意亦以適當音標說明事理,但作者卻沒有解釋那些聲韻母的讀音。我想沒學過粵語併音的讀耆很難想像如何發音。雖然作者嘗試使用的三個圖表幫助說明,但幫助不大,因為我對三個圖看得不明所以,尤其是元音舌位置,三個圖並沒有幫助我對發音有更多的理解。


最後,作者認為批評別人說懶音會令人誤以為發懶音者出身卑微,學識淺陋。這似乎是作者的主觀意見,並沒有理據去支持。而事實小學生以至大學生,甚至一些專業人士及教師亦有版批評過說懶音,但卻沒有人表示質疑他們的學識及出身。

總括而言,文章給予我一個機會去為懶音問題作反省,由於我是一個滿口懶音的人,所以對如何說好粵語十分感興趣。其實要改善說懶音的問題不單老師傳媒要合作,增加學生學習正音和減少接觸懶音的機會外,家長更應配合,在家盡量減少說懶音,始終小朋友接觸溝通最多的就是父母。而我們亦要時常警惕,避免發懶音,要大大聲,咬牙切齒地發音才會準確。學校方面應加強學生對發音的要求,不能得過且過,胡亂地,憑感覺地發音,因為如果說懶音的情況繼續的話,很可能於未來的日子,一些及鼻音的聲母如n便會消失,粵音失去變化,我想這是任何人也不願見到的事。希望在懶音氾濫成災前,社會間可以加以將粵音規範,為下一代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